1月9日,在大连工业大学第一次学科建设工作暨2013年度科技奖励会上,我校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食品学院教授朱蓓薇做了感人至深的发言,发言中表现出的工大人自强不息、奋发有为的坚韧精神得到了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。为进一步鼓舞士气,凝聚人心,号召广大师生学习朱蓓薇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崇高品质,特在此刊发朱蓓薇院士的发言,全文如下: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、朋友们:
大家好!
尽管我曾多次的站在各种领奖台上,但是这一次感觉格外不同,我的心情非常激动。这不仅仅是因为当选了工程院院士,而是我知道,在我毕业留校任教的三十二年中,这是唯一的一次,可以以一张满意的答卷来回报母校,可以有这么一个特殊场合来表达我的感恩之心。
有人与我笑谈,说我是“草根院士”,我欣然接受,我就是一个普通人,普通到成长之路没有任何特色和出众,有的只是认真、勤奋和坚持。1975年我在陕西下乡,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大连轻工业学院,毕业后就一直留校任教。我给自己提的要求就是既要教好课,也要把科研做好。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地方高校来说,没有高层次的科研立项、没有资金注入、没有高精密仪器和实验条件,一名青年教师独自承担科研工作的起步是艰难的,想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是难上加难。
讲课之外,我把所有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。科研工作虽然辛苦,但我感到很快乐,很享受这种潜心做学问的感觉。泡实验室的习惯我一直保持到今天,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,即便是我腰突最严重的一个月,也是这样。我始终坚信,在实验室中从事科研工作,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最快乐的执守。令我欣慰的是,我们的团队成员也持守着同样的信念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在那时我就开始注重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。记得为了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,我几乎跑遍了从大连到黑龙江铁路沿线的各个工厂,一、两个小时从车站步行到厂家、睡农家炕都是家常便饭。
付出就会有收获。2000年以后,科研工作因为多年的积累,而呈现出飞跃的变化。从独自做科研到组建科研团队;从支撑企业获益到政府部门的支持;从做普通科研项目到承担国家重大课题;从行业的默默无闻到全国领先,科研水平不断攀升。
正是有了母校老师的培养和工作后前辈的教诲和支持;正是有了几代工大校领导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和政策支持;正是有了各部门在节假日随叫随到的支持和帮助;正是有了校友和企事业朋友的关心与信任;正是有了团队成员的勤奋和无私奉献,才有了我们的今天。
我知道,所有成果的取得都与母校多年来的精心培养密不可分。我之所以固守着,因为是母校给了我知识,给了我力量,给了我机会,给了我各种科研条件。没有母校的培养,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,我永远不会离开这里。如果说院士是我个人获得的最高学术荣誉,莫不如说,自产院士是工业大学自强不息、求实奋进精神的最有力的昭示!
三十多年来,有太多太多的人默默地、无私地支持着我。忘不了为独自锁在家中的女儿送去热饭的老师;忘不了彻夜不归制作答辩片子的电教室老师;忘不了在凌晨二、三点钟等候锁门的保安兄弟;忘不了陪我风雨兼程的司机师傅;更忘不了那些多年来与我一起奋斗的人,真是太多了。在此,我向所有关心、支持和帮助我的人道一声:谢谢你们!
最后,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科研工作的理解:
做科研工作一定要有求真、求实的科学态度。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探索精神,我们也就失去了科技工作者的灵魂。光有热情是不够的,还要以认真、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而努力践行。
做科研工作需要拥有至诚、至善的人文情怀,我们应尊重不同的价值,相互协助,以谦虚的态度求识问路,以包容心对待不同的声音,决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利益而践踏整个群体的利益,影响学校的发展。
做科研工作要耐得住寂寞,要坚持,要甘于做一个“草根学者”,高谈阔论远不如选取一个你认定的研究方向,每天都去努力超越自己一点点。既不要妄自菲薄,也无需羡慕别人的风光,十年、二十年下来,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做科研工作要胸怀国家、社会和学校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视野,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斗志。不要在所谓的成就和利益中止步不前,要以一种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而努力进取,永不懈怠。
做科研工作更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。永远没有所谓个人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取得的成就,缺少了任何人的关心和帮助,都不会有理想的结果。
工业大学培养了我、塑造了我,为工业大学的发展贡献一生,是我们每个工大人的职责。我坚信,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协力,积极进取,不久的将来,工业大学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更优秀的科技工作者,一定会有第二个、第三个院士产生,一定会有一支又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建成。我相信,工业大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!
再次谢谢大家!
朱蓓薇
2014年1月9日
浏览量:157